四川在线房产频道

房产 首页 >> 坊间
成都“供排净治”一体化改革 让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
http://www.scol.com.cn 四川在线   ( 2021-09-15 15:37:58 )   来源:成都日报

9月10日,十三届全国政协第54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围绕“推进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协商议政。座谈会现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建筑西南设计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冯远在会上作了《加快供排净治一体化改革,促进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交流发言,集中介绍了成都实施“供排净治”一体化改革的各项做法与探索。

记者了解到,成都通过实施“供排净治”一体化改革,转变了传统“九龙治水”模式。全市新增供水168万吨/日,污水处理358.7万吨/日,建成再生水利用设施4座,新增利用规模59万吨/日,再生水利用率达37.5%。

“供排净治”一体化

供水排水净水治水从源头到终端全过程深度融合

“随着城市发展,传统水务管理体制机制存在的管理多头、责任不清等问题日益突出。”在冯远看来可以用“九龙治水”来概括。比如,城市污水处理厂和污水管网建设分属不同部门,而污水处理厂和污水管网管理维护也由不同主体承担,从而导致责任分裂、协同性差、运行效率低等问题。

成都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住宅小区内部排水管网和二次供水设施由业主或业主委托物业负责管护,但实际上,住宅小区普遍存在二次供水设施管理主体多元、物业维护缺失、管理专业化程度不高等问题,易造成二次供水安全隐患。同时,小区内部排水设施管护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排水管网长期失管,雨污混流、病害严重,特别是一些老旧院落小区,设施管护责任无法落实。

“病因”找到,成都开出的“药方”便是实施“供排净治”一体化改革,即是构建治水管水体制机制,促进供水、排水、净水、治水从源头到终端的全过程深度融合。

“前期,成都印发了《关于优化水务管理体制构建供排净治一体化机制的试行意见》,成立供排净治一体化改革领导小组,深入推进治水管水体制机制改革。”据成都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体制机制改革方面,成都将水务全产业链存量设施以TOT模式划转行业国企经营。同时,扩大特许经营范围,将市政管网、下穿隧道、河道及附属设施等以BOT方式授予行业国企特许经营权,从而,实现了“厂网河”一体化综合治理,“供排净治”一体化闭环管理。

据上述负责人介绍,成都市水务局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对供排净治一体化的政策、规划、标准体系进行了修订完善,并指导行业国企加快建立健全一体化机制,转变以往分层级、分部门的分割式、碎片化“九龙治水”模式。

改革试点初见成效

新增供水168万吨/日,建成11.4公里锦江截污干管

探索构建“供排净治”一体化机制后,成都供排净治一体化改革正在中心城区、天府新区和东部新区试点,改革初见成效。在城市供水方面,成都稳定运营城市自来水厂4座,总规模278万吨/日。新建自来水厂3座,在建3座,新增供水规模168万吨/日,建成后可满足未来2500万人口的用水需求。

同时,按照“建大、并中、关小”的思路,支持市属国企以市场化方式整合供水资源,推进城镇大水厂、大管网向周边农村地区覆盖。以成都市郫都区为试点,整合5个小微供水主体,14个乡镇131个社区接通自来水,实现郫都区与中心城区供水“同网、同质、同价”。实施天府新区农饮水工程项目,解决新兴、白沙等9个乡镇居民安全饮水问题。

在污水处理方面,成都新建污水处理设施9座,在建13座,提标扩能改造8座,新增污水处理规模358.7万吨/日。启动4座地埋式污水处理厂建设,节约土地33%,破解大型环保项目“邻避效应”。建成再生水利用设施4座,新增利用规模59万吨/日,再生水利用率达37.5%。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已开工建设的4座地埋式污水处理厂之一,位于成都市高新区的成都骑龙净水厂项目,是通过BOT模式交由同一家行业国企进行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的投资、建设和运维。

此外,成都普查城市排水管网7300公里,治理重大病害管网350公里,普查各类排水户12823个,治理病害排水户579个。建成11.4公里锦江截污干管,开工建设11.7公里锦江截污管涵,极大增强污水输送能力。

成都日报记者 杨静耕

编辑:范瑞鸣 [关闭窗口]
Super成都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