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房产频道

房产 首页 >> super成都
评级“变脸”后,成都一房企巨额债务爆雷
http://www.scol.com.cn 四川在线   ( 2021-07-14 15:03:04 )   来源:super成都

随着对评级行业的监管加强,2021年上半年,共有45只房企债券被下调了评级(据Choice数据),涉及房企有福晟、协信、蓝光、华夏幸福等。

2021年,被债券评级业内人士称为“史上最谨慎评级年”。

今年上半年,债券发行主体获得评级上调的,只有20多家,这甚至赶不上去年同期数据的零头——2020年上半年,获得评级上调的主体就有158家。

戳破AAA评级“红花朵朵开”泡沫的,是去年的“永煤债”事件。

2020年11月,对一笔已到兑付日的10亿融资券,发债主体永煤控股公告称不能按期足额偿付本息,已构成实质性违约,事发次日,评级机构中诚信国际才把永煤集团主体评级由AAA下调至BB,并列入降级观察名单。

违约消息传出后,市场上未到期的百元面值永煤债券一度从90多元暴跌到5-6元。

“这AAA评级是假的吧”

监管风暴很快到来。金融委会议在永煤债事发当月召开,定调健全风险管控机制,严防系统性风险;今年3月,五部门又联手发布《关于促进债券市场信用评级行业告知健康发展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强化对债券市场信用评级的监管。

通过债市发债,轻松拿到AAA评级,从而实现快速低息融资,解决公司阶段性资金需求——这样的好日子,一去不返。

债券评级日益趋严,对房企融资影响明显。

去年“三道红线”政策出台,就是为了限制房企高杠杆扩张、控制房企有息负债规模,比如三道红线全踩的房企归为红色档,且不得新增有息负债;

作为房企重要融资方式的公司债券及中期票据等,正是新政严管对象。债券市场评级收紧,让一些习惯高杠杆的房企资金链高度紧绷。

一般来说,债券发行主体和债券本身的信用评级越高,越能以较低资本成本率获得资金,同样是发行10亿债券,评级高的发行主体和债券需支付的利息会更少。

公司债券、中期票据等有息负债就好比是房企融资的一根输血管,这根血管的“直径”就是信用评级,评级越高,输血效率就越高,反之亦然。

所以,信用评级被国内企业极度看重,信用等级在永煤债事发前一路虚高。发债主体的AAA评级占比,也从2016年12月的13.73%升至2020年7月的22.54%。

如果这一升幅持续至今年,将会出现一大奇观——

市场上AAA评级占比将赶超AA+

在永煤债刺破AAA泡沫、评级监管加强后,有息负债的输血管“直径”普降已成为市场大势。这一趋势传导到房地产行业,会产生三重影响——

一是房企负债率得到控制,金融系统风险降低;

二是房地产行业金融属性降低,地价得到间接抑制;

三是部分资金将被引导到非房地产行业;

如今,随着融资管控的不断升级,一些高杠杆房企开始显露出疲态,甚至出现了新的债务“爆雷”。

今年以来,坐了评级“升降梯”而被下调的房企债券已有45只。

渝派房企协信因负面缠身,其两只公司债券今年遭遇4连降,被评级机构从AA降到了CC,这一新评级的含义是“基本不能保证偿还债务”。

福建福晟集团的三只债券,更是从CC进一步下调为C——不能偿还债务。此外,华夏幸福的11只债券被连续降级到CCC及以下。

和上述房企债券相比,泛海控股的12只债券、四川蓝光发展的12只债券、河南宏光正商的1只债券虽然也被下调了评级,但依然保持在了A级及以上。

这12只债券之外,蓝光发展1只即将到期的中期票据“19蓝光MTN001”,则在7月初遭遇两连降,中诚信国际先是将其债项信用等级由AA降至A,3天后再降至B。

除债券外,宏光正商与蓝光发展作为发债主体也被评级机构下调了评级。

今年7月,河南宏光的主体信用等级被评级机构从AA下调至AA-。同月月初,蓝光发展的主体信用等级被多家评级机构下调,其中,东方金诚国际将其由AA下调至BB,评级展望为负面;大公国际将其由AA下调至A+,评级展望为负面。

对于下调蓝光发展评级,东方金诚国际的解释是“流动性紧张、舆情较多、再融资能力减弱、面临集中偿付压力”,这一次,评级机构似乎回归到自己的初始角色

债市守望者和吹哨人

7月12日,蓝光发展发布公告称,截至到期兑付日终,发行人未能按照约定筹措足额偿付资金,“19蓝光MTN001”不能按期足额偿付本息,已构成实质性违约。

蓝光发展此次中期票据“19蓝光MTN001”债务违约,将引发其债市信用评级的继续下调——昨日,国际评级机构标普发布公告称,将蓝光发展优先无抵押票据的长期发行评级从CC下调至D。

7月13日,蓝光发展的最新公告显示,截至2021年7月12日,公司累计到期未能偿还的债务本息合计45.44亿元。

从1990年创立,到2015年借壳迪康药业成功上市,再到2019年迈入房企千亿俱乐部,仅用4年蓝光发展就实现了从百亿到千亿,其激进扩张的动能,正是高负债。

跻身千亿房企的2019年,蓝光发展的有息负债为 609.04亿元。2020年,为保持高速扩张,蓝光发展冒风险大规模拿地,其中溢价率超过50%的就有20余宗。其年报显示,2020年蓝光发展有息负债达722.4亿元,平均融资成本8.2%。

土地和资金成本高企,让蓝光发展的新增项目很难“算得过账”。开发利润降低加上旧债陆续到期的倒逼下,蓝光发展不得不通过出售旗下资产来缓解债务危机。

据蓝光发展相关公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货币资金余额110.16亿元,但可自由动用资金仅2.07亿元。而在未来3个月内,蓝光发展还将有33亿元的债券到兑付期。

一直是四川本土规模房企NO.1的蓝光发展,如今却深陷债务危机,着实令人唏嘘。

评级行业“变脸”,让房企,尤其是高负债房企的融资环境进一步变糟,进而在旧债上门后形成资金链危局,这样的案例恐怕不止于蓝光发展一家。

而且,从长远看,债券市场信用评级“挤水分”将成为常态,一场关于债券评级“去虚火”的大调整才刚刚开始。

受此影响,那些曾习惯高杠杆举债扩张,如今却“流动性紧张、融资能力减弱、面临集中偿付”的房企,债务爆雷可能性亦大增,更大的危机或许尚未浮出水面。

 

图片由super成都提供

编辑:范瑞鸣 [关闭窗口]
Super成都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