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房产频道

房产 首页 >> 视点图片
到2025年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力争突破4万元
http://www.scol.com.cn 四川在线   ( 2022-01-05 12:15:01 )   来源:成都日报

农业农村现代化

这样干

科技赋能农业发展

到2025年

主要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8%

建设数字农业试点示范基地20个以上

推动生态价值转化

到2025年

形成高品质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消费场景1000个以上

全市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70万亩以上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230万吨左右

提升农户收入水平

到2025年

新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00家以上、农民合作社1500家、家庭农场2800家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力争突破4万元

记者昨日获悉,市政府印发《成都市“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明确“十四五”时期成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思路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是成都未来五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指导性文件。

按照规划,到2025年,成都农业农村现代化将取得实质性进展,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全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230万吨左右,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3%以上;实现“美丽四川·宜居乡村”省级标准全覆盖,打造高品质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消费场景1000个;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力争突破4万元。

以“硬核科技”助力现代农业

将建设数字农业试点示范基地20个以上

如何以科技赋能农业发展,使现代种业步入高质量发展之路?规划指出,支持发展壮大现代种业,加快建设国家区域农作物种业创新中心、中国南方蔬菜种业创新中心,支持设立种业发展基金,在打好种业翻身仗中,贡献更多源于成都的种业前沿“硬核科技”。

整合国内国际资源。重点引进种业国际20强、国内10强企业。加大本地种业优势企业支持力度,强化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为种业创新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到2025年,主要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8%。

同时,做强现代农业科技内核,实施农业科技创新支撑强化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四川农业大学西南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实验室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国家成都农业科技中心等农业产业科技一体化平台建设。以实施农业科技研发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项目为重点,建设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园,建成一批农业现代化示范场景。

在建立健全成都市数字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方面,实施数字粮油、特色作物、数字养殖等应用示范建设,建设重要农产品“从田间到舌尖”全程质量追溯平台。到2025年,建设数字农业试点示范基地20个以上。

推进生态价值高效转化

建设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消费场景

在园林中行走,在林盘中消费。突出“农”的生态赋能、“商”的产业逻辑、“文”的价值浸润、“旅”的聚人引流、“体”的身心塑造作用,促进农商文旅体形态融合、价值叠加、优势互补,加快推动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人文效益。

规划指出,到2025年,全市将形成高品质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消费场景1000个以上。以公园、蓝网、林盘等为载体,因地制宜植入自然教育、文化创意、生态旅游、运动休闲、民宿康养、会展博览等新产业新业态,升级打造一批功能复合多元的绿道型、山水型、郊野型、人文型、街区型、产业型消费空间,营造创新引领的机会场景,交互耦合的生产场景,多元体验的生活场景,诗意栖居的生态场景。

在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中,更多地融入巴蜀特色乡村元素。扶持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节会活动和文化演艺节目,建设一批全国知名的“艺家乐”“创意村”,支持成都龙泉驿桃花节等本土节会活动扩大影响力。

与此同时,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深入实施“米袋子”“菜篮子”强基行动,力争到2025年,全市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70万亩以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230万吨左右。

健全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

现代农业体系带来的不仅是技术更迭、产量提升,更重要的还有农户收入水平提升。

规划指出,要强化新型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培育,将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拓宽农民收入增长渠道,加快培育高素质农民,加快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到2025年,新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00家以上、农民合作社1500家、家庭农场2800家,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力争突破4万元。

目标已定,方向如何走?在做大做强新型经营主体方面,建立完善的“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引进培育农业头部企业,探索创新“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经营机制,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方面,积极开展集体经济融合与发展,通过承包、租赁、参股、联营、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增加集体收益;支持村集体创办综合服务社、便民服务店或劳动服务队等各类实体。

在创新现代农民培养机制方面,创建特色劳务品牌,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行动,加快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大力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

成都日报记者 白洋 李菲菲

编辑:范瑞鸣 [关闭窗口]
Super成都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