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防控工作进入常态化后,成都曾面临两次考验,分别是2020年12月尼泊尔境外输入病例关联的本土疫情,以及2021年7月湖南张家界关联病例。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面对境外输入导致的本土疫情,还是其他省份关联病例,成都均做到了“零外溢”。截至8月9日,成都已连续11天没有新增本土确诊病例。面对两次疫情的考验,这座超大城市如何科学构筑“防控网”?这值得探索和思考。
精准防控
两次疫情均做到“零外溢”
2020年12月7日3时,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报告一例新冠肺炎可疑病例,经专家会诊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当日21时起,郫都区郫筒街道太平村划为中风险地区。
12月8日,郫筒街道设置175个核酸检测点,唐昌镇原唐元片区设置8个核酸检测点,开展核酸检测。12月11日18时开始,郫都区全面开展全员免费核酸检测。
12月31日,成都市卫健委通报称,自当日17时起,成都中风险地区全部清零,已连续14天无本地新增病例,病毒传播被阻断,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通报称,此次疫情的源头是尼泊尔境外输入的新冠肺炎病例,首发病例可能因接触了隔离点的垃圾导致感染,再通过人际间直接接触引发后续传播。
据了解,此次成都本土疫情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3例,无症状感染者1例。疫情发生后,成都细致精确开展流调,对病例及相关密接者活动轨迹进行全方位摸排,对不同类型接触者分类管理,累计管理密切接触者647人,次密接2661人;坚持“流调到哪里、核酸检测到哪里”的原则,累计完成核酸检测235.6万人。
今年7月,成都疫情防控再一次经受考验。7月27日21时至28日18时,成都市新增报告5例本土确诊病例,1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其中5人为湖南张家界市来(返)蓉人员,1人为关联病例。
疫情发生后,7月28日15时起,成都市将青羊区优品道曦岸小区、高新区都城雅颂居小区划定为中风险地区,要求区域内居民严格实施居家隔离,足不出户、封闭管理。同时对中风险地区邻近区域实施封控管理,人员只进不出,严禁聚集。在封控区域外缘划定风险区周边区域,暂停娱乐场所营业,加强居民健康监测。
新一轮疫情以来,成都启动了6465支社区应急响应队伍,设46个应急采样场所。截至7月30日8时,成都完成重点区域近39万人的核酸采样。
科技力量
大数据助力防疫“四早”
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是做好疫情防控的根本。成都能迅速有效控制疫情,也在于首诊病例发现早、流调溯源快速精准,这得益于对信息的快速掌握,而这些信息背后,都有大数据的影子。
如何对来蓉人员实行严格的风险管控?记者在省大数据中心处了解到,“四川天府健康码”是基于成都市“天府健康通”原有数据升级而来,对所有川内通行的人员赋予健康码,实行实名认证,对老人、儿童等特殊群体可以由“家庭码”“离线码”和工作人员代领码等方式,确保一人一码,在全省范围内一码通行。
在整个成都,通过大数据,根据赋码规则,对高中风险人群赋予红码或黄码,并按照红色禁止、黄色限制方式管控人员流动,实现对中高风险人群的有效管控。通过“场所码”扫码登记到过重点场所的人员信息,做到行程精准追溯。据省医院医护人员介绍,27日下午,当居住在青羊区的一家三口核酸检测结果均呈阳性时,在大数据的助力下,仅仅约2个小时,医护人员便完成了对3名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其居住的小区、工作及停留的场所、通行的轨迹等一一被掌握,紧接着一系列封控防疫措施有序展开。仅用了不到一夜的时间,成都就完成了9个关联居民小区10075人的第一轮核酸检测。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核酸检测点医护人员告诉记者,通过扫描健康码,30秒内就可完成个人信息采集,平均3分钟以内就能完成一个人的核酸采样。
不仅如此,大数据能及时准确地对在蓉人员的“红黄绿”码进行转换。“一码”在手,疫苗接种和核酸检测信息即时可查。当有人从中高风险地区来蓉,会被赋于黄码,只要在省内指定机构做了核酸检测,不超过2小时,就可以在健康码上面查询到检测结果,如果结果为阴性,黄码会自动转换成绿码,实现了“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
目前,扫“场所码”成为成都市民出入商场超市、车站机场等公共场所的高频需求。8月3日,四川天府健康通小程序首页新增“扫场所码”功能按钮,有效缩减用户扫码等待时间,提升通行效率。
科学联动
“成都经验”织密防疫网
“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成都市委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面对疫情,成都市委社治委发挥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三年实践积累的优势,把3039个城乡社区迅速转化为3039个阻击阵地,坚决筑牢疫情联防联控第一道防线。
在一次次的实战经验中,成都在疫情防控方面已摸索出一套“成都经验”。例如,在小区疫情防控中,对有专业物管的小区,主要由社区工作者和物业服务人员严格规范落实防控措施。对没有专业物管的小区和老旧院落,发动自治组织成员、网格员、社区志愿者等社会力量进行入口的值守。
2020年12月7日,成都郫都区本土确诊病例发现后,按照成都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和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全面部署,成都市委社治委按照一级响应启动应急状态,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最紧迫、最重要的工作任务来抓。其实不难发现,在两次的疫情中,成都均做到了精准流调、及时防控和整体联动。
成都郫都区本土病例发生后,成都市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引领作用,引领社会组织、专业社工、社区志愿者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走访排查、提供疫情线索、关怀慰问居家隔离医学观察人员等基础工作,社区、基层派出所、社区卫生医疗机构等共享信息、联动协作。可以看出,联动协作在整个防疫抗疫过程中至关重要。
同样,在7月27日,湖南张家界关联病例外溢进成都后,成都的联动反应也非常迅速。27日病患确诊后,四川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动多个单位部门,在12小时内实行精准流调和细致研判,通过调取监控、线上线下追踪、现场还原推敲等方式确定了密接人员和次密接人员,并迅速将区域以及区域内的人员实行严密管控,让本次疫情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控制。
据了解,疫情防控工作进入常态化后,成都市共组建了6465支社区应急响应队伍,分设人员排查、秩序维持、服务管理、环境维护、应急支援、物资保障等6个工作组,确保紧急情况下社区有力量、防控跟得上。
科学体系
健全常态化防控机制
据了解,此轮疫情发生后,成都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按国家联防联控机制要求,从制度机制上进一步完善防控体系,制定了疫情分区精准化防控规范,实行风险区圈层管理,精准划定相关区域,科学确定管控内容,动态评估、及时调整管控区域。
何为风险区圈层管理?
风险区圈层包括封闭区、封控区、风险区周边区域、其他区域。封闭区实行全封闭管理,人员居家不出户,除防控和生活保障需要外,其余人员、车辆不得出入。封控区实行人员只进不出,仅开放生活保障场所,严禁聚集。风险区周边区域保持正常生活生产秩序,禁止各类大型活动,暂停影院、歌舞厅、游戏厅等休闲娱乐场所营业。其他区域严格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减少人员集聚。
8月4日,成都召开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暨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会议。会议通报,一周来,成都完成了风险区圈层划定、三轮核酸检测。目前全市共划定4个封闭区、12个封控区、11个风险区周边区域,36.6万人纳入应急管理,4429人纳入密接管理,青羊区、高新区按规范要求实施的多轮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除了实行疫情分区精准化防控规范,成都市还进一步加强密切接触者排查管理。发生本土疫情后,及时追踪判定密切接触者,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症状出现前4天,或无症状感染者标本采样前4天,与其在同一空间、同一单位、同一建筑有近距离接触未采取有效防护的人员,均判定为密切接触者。对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按要求进行集中隔离和核酸检测。
正如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所说,“我们曾经经过的还不是最艰难的,更艰难的是需要长期与病毒共存的智慧”。成都在过去两次疫情中交出了合格的“成都答卷”,未来也将不断完善提高,继续贡献一份智慧。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陈彦霏 杨芮雯 邹阿江 实习生 彭欣怡 刘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