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6月,成都与百度达成战略合作,将在成都建设四川首个智能驾驶标杆项目。百度Apollo成都智能驾驶项目基地,就坐落在成都AI创新中心。“AI创新中心是西部首个以‘人工智能+5G’为概念的产业园区。”AI创新中心运营方成都天府软件园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园区定位,重点聚焦AI、5G等前沿技术和“卡脖子”技术领域。开园2年多以来,目前已完工的一期项目招商率在80%左右,吸引了新华三成都研究院、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等龙头企业入驻。二期项目正在建设中,规划体量和一期相当,招商工作也已同步启动,预计将于2023年前后呈现。
人工智能,也是成都城市产业的“新赛道”之一。发展新赛道,需要培育新赛手。成都有哪些人工智能“新赛手”?AI、5G又将如何应用于日常生活?
百度智能驾驶、5G医疗急救车……
“硬核”企业集聚
从成都天府广场一路南下约18公里,AI创新中心伫立在一片绿意中。一街之隔的新川之心中央公园正进行提档升级工程,天府新区省级文化中心建设正如火如荼。
除了百度智能驾驶项目,这里还集聚了诸多“硬核”项目。比如,“上车即入院”的5G医疗急救车,助力交通路况疏导的城市交通“数据大脑”等。
5G应急救护车的技术支撑者是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下文简称“成研院”)。成研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利用人工智能与5G技术,目前研究院已在教育、医疗、农业、无人机、扶贫、应急等多个领域,提供了解决方案。
比如,可实现“上车即入院”的5G应急救护车,通过车上的5G信号,能够将病人的检查数据实时传输到医院,让病人在救护车上就开始接受诊治。在宜宾长宁地震的救援中,5G医疗急救车让远在成都的四川省人民医院的医疗专家,对两名伤员进行远程会诊,这是全球首次实现了利用5G技术开展灾难救援。
在AI创新中心入驻者中,还有支撑城市轨道交通高效运行的“数字大脑”。
在成都,每一位乘客在每一次进出地铁站时,都会使用到地铁MLC线网管控清分系统(以下简称MLC系统)所提供的票务服务。这项系统是支撑成都轨道交通高效运行的“数字大脑”,新华三正是这一“数字大脑”建设的参与者。
新华三在成都布局的研究院选址于AI创新中心,致力于5G、下一代存储以及物联网的研究开发,是支撑新华三集团未来发展的重要研发基地。同时,成都也是新华三推动轨道交通数字化核心技术创新与实践的重要区域之一。截至目前,新华三为成都共计12条已开通地铁线路的建设提供了领先的智慧城轨解决方案,包括轨道交通车地无线、通信系统有线接入、通信系统信息安全等保、MLC系统线网城轨云等多种解决方案,助力成都轨道交通领域的数字化转型。
从园区到城市,放到更大的视角来看,未来,AI创新中心将如何助力成都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
实现产业强链补链
建立具有创新策源能力的创新中心
AI创新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前期规划和招商时,园区就侧重于与城市产业结合,重点关注具备原始创新能力,或从事前沿领域、硬核科技、卡脖子技术等企业。这些企业的招引,又将实现产业强链补链。比如,在去年首破“万亿”的成都电子信息产业领域,成研院之外,园区内聚集了成都国家“芯火”双创基地南区中心、工业信息安全(四川)创新中心、四川省信息技术应用与保障创新中心、亚马逊云科技联合创新中心、鼎桥5G行业终端与应用创新中心等机构入驻。
“以龙头企业为牵引建立具有创新策源能力的创新中心”这样的模式,也是AI创新中心的特征之一。其路径为:吸引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强的大型龙头企业入驻,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为目标,园区打造了一个个创新中心。这些中心既是载体,还是创新策源地,同时也扮演着为相关企业创新提供公共技术平台支撑的角色。在带动园区乃至整个区域的科技创新外,还将提供创新机制保障。
吸引行业领军人才
打造新型研发机构集聚区
除了生产功能,AI创新中心的另外两个功能,是生活和生态。
“对于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和‘卡脖’技术领域,人才是最关键的因素。如何吸引行业领军人才来到成都并留在成都,除了体制上的变化,产业服务也同样关键。”该负责人提到,除了生产配套,成都在AI创新中心周边还打造了人才公寓、公园、配套商业体,文化中心等生活配套区。同时,AI创新中心与天府软件园是姊妹园区,软件园产业服务的体系和内容也覆盖到了创新中心,双方实现资源共享互通。
在科研载体和企业孵化方面,AI创新中心4万平方米场地将打造为新型研发机构集聚区,在不同细分领域,聚焦前沿,突破关键核心“卡脖子”技术,孵化未来产业。“未来也会诞生更多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型公司。”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彭祥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