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房产频道

房产 首页 >> 深度
雪山下的公园城市——见证成都人的幸福生活
http://www.scol.com.cn 四川在线   ( 2021-07-14 15:44:39 )   来源:华西都市报

在成都,有一群拍摄雪山的“追峰人”。他们通过拍摄大量雪山的照片、视频,重现杜甫笔下“窗含西岭千秋雪”的盛景。今年5月,以成都雪山为题材的照片再次登上《中国国家地理》。

如今,雪山下的公园城市,已成为成都的独特标识。近日,在第九届澳门国际旅游博览会上,“雪山下的公园城市”主题专区人气爆棚,现场以沉浸式绿道骑行体验的方式,让观众如身临其境般体验骑行在成都美丽如画的风景里。

成都,这座常住人口突破2000万的公园城市,不仅在勾勒精致的颜值,也在为市民提供一个个幸福美好的生活场景。

让城市在自然山水中有机生长将形成100个未来美好公园社区

“十四五”规划中的成都,将如何塑造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特色?近日,《成都市中优“十四五”规划》公布,规划提出,成都“中优”区域将建设“面向公园、春暖花开”的未来美好公园社区、塑造大美公园城市形态、并在全市率先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

其中,着力构建“中优”区域的拥园发展的空间格局,立足生态隔离到城园融合的转变,具体表现在围绕环城生态公园优化空间组织模式,整体形成11个城园融合片区和100个未来美好公园社区,实现从“背园发展”到“拥园发展”;建设未来美好公园社区,推动人本化、低碳化和智慧化,着力构建社区价值、发展等共同体,打造精准高效的服务场景、有爱包容的文化场景等多个场景。

同时,强化与周边社区藤蔓式的绿廊渗透;凸显在地文化,塑造各具特色的社区文化场景;引领绿色发展方式,提升绿色能源供给水平也是《规划》所强调的内容。

未来,成都将着力构筑无界融合的城园形态,实行容积率综合平衡,塑造大开大合、疏密有致的空间形态和尺度适宜的街区肌理,彰显蜀风雅韵、人文温馨的建筑风貌和科技范、未来感的社区气质。

以青山农田为本底、绿道江河为经脉,全面构建“青山绿道蓝网”相呼应的城市新形态,推动城市在自然山水中有机生长——这便是《规划》所提出实现碳中和的具体措施。

《规划》表明,成都“中优”区域将推动锦江绿道、锦城绿道等区域级绿道建设,通过“绿道+消费”“绿道+体育”“绿道+文化”“绿道+科普”等形式,不断激发生态、文创、研发等新投资需求,探索建立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形成“生态投入—环境改善—品质提升—价值反哺”的良性循环。

“成都蓝”成为常态力争率先建成“双碳”示范城市

日前,成都晒出污染防治攻坚战上半年成绩单。数据显示,2021年1月1日至6月15日,成都空气质量优良天数132天,同比增加14天;优良率79.5%,同比上升8.8个百分点。NO、PM10、PM2.5、O 浓度分别为39、58、35、161微克/立方米,PM10、O

浓度同比分别下降6.5%、21.8%。

这些成绩背后,离不开成都的环境治理系列举措。治气方面,成都市创新臭氧污染防治工作机制,在全国首创开展臭氧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建立健全臭氧重污染天气应对机制;在治水上,成都对锦江流域139个问题排口实施挂牌整治,加快推进锦江入河排口标志标牌和智能监控系统建设,确保锦江黄龙溪断面水质达标。

“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公布后,作为公园城市的首提地和示范区,成都明确要力争在全国率先建成“碳达峰”“碳中和”示范城市。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贺克斌认为,成都正着力建设公园城市,这为实现“双碳”占得了先机。他表示,成都作为公园城市首提地,其优势不仅仅是生态环境的改变,在修建绿道、修复湿地的过程中,更能通过绿色植被吸收二氧化碳,为城市加强降碳功能。“希望成都抓住这一优势,塑造更多绿色动能,为实现‘双碳’固牢基础。”

未来,公园成都的绿色底色越来越浓。按照规划,成都将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其中,将深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调整,研究制定2021-2025年空气质量全面改善行动计划;突出重点,狠抓未达标断面达标攻坚,在现有工作基础上,力争用两年时间,使全市水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巩固提升;推进未利用地、林地、草地、湿地的土壤环境监管,建立相应数据库,为“十四五”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开好头、起好步。

好生态让“稀客”来更多珍稀野生动物争相出没

憨态可掬的国宝大熊猫、有“高山精灵”之称的雪豹、成群的扭角羚……这些珍稀动物画面,出现在了崇州鞍子河布设的红外相机里。从2020年10月至今年6月底,大熊猫国家公园崇州管护总站在大熊猫国家公园鞍子河区域内布设了11个监测点位进行红外线相机监测,这些红外线相机,提供了宝贵的影像资料。

根据红外相机的记录,去年10月30日和12月6日,在同一区域内,多次拍摄到雪豹活动画面。今年1月16日凌晨3时30分,一只雪豹再次出现在镜头中,它步伐矫捷,优雅地从镜头前经过。

“雪豹的现身,意味着我们周围的环境得以改善。”大熊猫国家公园崇州管护总站副站长王磊介绍。据了解,在半年多的时间里,红外相机共拍摄到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绿尾虹雉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6种,黑熊、岩羊、水鹿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10种。

维护这样的物种多样性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去年8月,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崇州管护总站挂牌。在原有保护区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保护范围,进行了一系列的生态修复措施,大熊猫国家公园的生态有了进一步的向好发展。“这些珍稀动物的出现,再一次展现了大熊猫国家公园崇州管护总站从去年成立以来进一步加强管控、减少人为干扰取得的成效。”王磊表示,大熊猫国家公园崇州片区多次发现雪豹活动踪迹及其主要猎物岩羊,也证明了崇州片区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及区域内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

作为西控核心区域,崇州全域的森林覆盖率高达42.1%,境内拥有108平方公里的国家森林公园。尤其崇州区域包含鞍子河自然保护区、鸡冠山国家森林公园、鸡冠山-九龙沟风景名胜区和部分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地,是邛崃山脉大熊猫种群交流的最关键通道和核心连接纽带,被誉为“大熊猫的爱情走廊”。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杨金祝 罗田怡

编辑:范瑞鸣 [关闭窗口]
Super成都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