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房产频道

房产 首页 >> 坊间
锦江区喜树路社区有个社区综合体 商业公益四六开 托儿养老啥都有
http://www.scol.com.cn 四川在线   ( 2021-09-14 14:53:55 )   来源:成都商报

以“社区商业点亮美好生活”为主题的2021中国(成都)社区商业发展大会,即将在四川天府新区麓湖公园社区举行。社区商业如何点亮美好生活?记者走进社区进行了探访。

每到暑假,孩子往哪送是不少家长头疼的问题。这个社区的家长很轻松,因为社区服务中心楼上就是托管机构。子女上班,老年人独自在家,能不能吃好住好总是让人牵挂。这个社区的老人很幸福,因为社区服务中心旁边不光有老年大学,还有社区食堂。

这个社区就是成都市锦江区喜树路社区。而能解决上述问题是因为,该社区有一个和商业综合体类似的社区综合体。近日,记者前往现场一探究竟。

就像社区服务中心

设在了商业综合体中

从锦江区喜树路社区的地下停车场走出,眼前是由几栋小高层组成的建筑综合体。其中包括咖啡厅、木艺工坊等商业店铺,走进B栋电梯,每层的按钮旁都有指引。其中一楼是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二楼是青少年教育空间,三楼是婴幼中心,四楼是社区智慧治理中心,五楼是运管公司,六楼是艺术学校。乍一看,就像社区服务中心设在了商业综合体中。

上到二楼刚出电梯,就能听到小朋友们正在合唱。“孩子喜欢来得很,周末都不想回家。”一位接孩子的家长表示,他们住在旁边的社区,距离该处大约两公里,步行送孩子过来大约二十五分钟。该托管机构就开在社区服务中心楼上,他们觉得很放心。该托管机构的老师介绍说,他们主要针对6到18岁的孩子,解决双职工家庭白天没人照看孩子的问题。一天大约有十节课,包括习惯训练、书法、钢琴、音乐、美术、篮球、科创、传统文化研学等。同时还有定制的二荤一素一汤的儿童餐和下午的一顿简餐。

下楼步行几十米,旁边的D栋楼上还有餐厅。当天上午11点半左右,窗口前等待的20余人有序地排着队。“这是社区食堂,可容纳约一百人就餐。我们中午下班来吃,几乎每天都要排队。”该社区工作人员介绍说,这个食堂主要是为社区的老年人准备的,也对外开放。每天午餐时间基本要吃三轮。

根据居民需求

定制的社区综合体

“这几栋楼不是商业综合体,是社区综合体。”锦江区三圣街道喜树路社区负责人介绍说,该综合体2019年开始规划。2020年社区接收建筑后,投入1900余万元对该综合体进行了改造。今年年初该社区综合体正式投入使用。“看上去就像一个商业综合体,但运营思路完全不同。”该负责人表示,社区成立了公司负责该综合体的运营。

三圣街道喜树路社区面积0.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3万人,辖区内锦江城市花园小区是成都居住密度最大的蜂巢式网红小区。喜树路社区综合体总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以周边1.5公里为主要服务半径。“引进商家前,我们开展了3轮入户调查、发放1.4万份问卷,形成了居民十大需求清单。”该负责人介绍说,其中排名前四的分别是卫生服务、老年食堂、公共服务和日间托管。

其中大家最关心的卫生服务方面,喜树路社区以社区综合体为载体,引入了三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解决居民看病难的问题;同时引入北大京学爱尔福为社区900个0-3岁幼儿提供托育服务;打造了1100平米的城市创客中心,创设成都市首个社区商业孵化基地,吸引偶坐木艺工坊、婉蓉文创首饰等11家孵化企业入驻;打造了800平米的文化活动中心和500平米的社区食堂,引入北京新安居养老服务中心,围绕社区4500余名60岁以上老年人开展居家智慧养老服务。同时社区综合体内还有集缝纫、理发、家政等服务于一体的喜邻生活服务驿站。

取经商业综合体

寻找公益商业平衡点

“外面快剪一般10元,我们的8元。”该负责人表示,他们尝试了公益类、商业类商家6:4的引进比例,寻找商业和公益的平衡点。因为都是根据居民需求而引进的,所以引进的商家生意都很好,几个托管机构都报满了。社区综合体商家生意好一方面是因为其就在社区里,对于居民而言很方便。更重要的是这些商家是根据居民需求引进,同时有社区这块金字招牌,更让人信赖。

为了不辜负居民的信任,避免商家收了钱跑路等情况出现。在商家准入监管方面,社区综合体向商业综合体“取经”。除了收取押金,该社区综合体还会定期检查商家运营情况,实行“红黄灯”制度,亮“绿灯”商家可正常运营;亮“黄灯”企业需及时整改;亮“红灯”企业将被清退。另外居民反映较多的公共服务方面,社区新增20多个服务事项,让很多事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办,而这也吸引了更多人流量。

通过创新“社区+公司”运营管理机制,成立“喜树之家”社区公司,承接综合体物业管理和商业运营,喜树路社区解决就业125人,预计年收入增加370万元。“我们用商业项目赚来的钱,反哺公益项目。同时公益项目聚集的人气又可以助力商业项目。”该负责人表示,目前社区综合体吸纳社会资本5000万元,引入与周边既有业态错位的社区商业和公共服务项目21个,推动社区综合体运营实现从政府“输血”到自我“造血”的转变,同时创新“社区商业反哺公益”机制,引导入驻商家向社会企业转化,社区公益微基金每年募集资金超过30万元,通过购买公益服务项目反哺社会企业、服务辖区居民,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良性循环。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林聪 

编辑:范瑞鸣 [关闭窗口]
Super成都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