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房产频道

房产 首页 >> 深度
住有宜居,学有所教,病有良医
http://www.scol.com.cn 四川在线   ( 2021-04-22 11:09:21 )   来源:成都日报

从一排排老房子,到改造换新的“爱转角”,一条老巷子的文艺之路依托玉林四巷六号的老旧房屋焕发“新颜”。这里按照现有建筑造型,与周边环境结合起来,做到既有其风格的独特性,同时又能完美地融入到整个生活街区之中。在成都,还有许许多多个“爱转角”。当前,成都正大力推进高品质公共服务倍增工程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更大范围、更高质量、更深层次上保障市民的教育、健康、文旅、体育等公共服务权益,更好满足市民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让社区美空间更具体验性

据悉,成都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社区美空间建设的实施意见》,主要将社区美空间分为文化艺术型、科创体验型、生活应用型三种类型,对其功能进行了分类和界定。文化艺术型社区美空间,主要梳理、展示、传承和创新在地文化艺术:科创体验型社区美空间,主要优先布局AR/VR社区应用体验、人工智能家居服务、智慧社区产品展示等科创体验场景;生活应用型社区美空间,主要针对社区居民衣食住行等生活需求,打造舒适温馨的社区生活美学运用空间。

市委社治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使社区美空间更具体验性上,要注重美学设计,增强人的美感体验。

在增强人的互动体验方面,鼓励运用VR、AR、流媒体、5G等技术手段,打造深度沉浸式、智慧化的场馆体验,让社区居民参与其中、乐在其中,营造可参与、能共享的体验式空间环境。在增强人的消费体验方面,注重品质业态植入,坚持需求导向,鼓励建设业主充分调研,摸清辖区居民实际需求,科学研判辖区人口结构、消费需求及配套短板,精准配置与周边生活配套错位互补、品质高端的服务业态,激发社区美空间经济价值和消费体验。

同时,注重社区故事表达,增强人的情感体验。人和事是社区中最核心的灵魂,社区美空间具有较强的在地性,更需要通过挖掘展现集体记忆来产生情感共鸣。

绘就幸福美好城市优教蓝图

面对老百姓对教育多样化、优质化的新期待,成都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从“有学上”到“上好学”,建设更多家门口好学校,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幸福美好的城市优教蓝图如何绘就?市教育局坚持将全域成都、全生命周期的理念贯穿始终。坚持“城市、产业规划到哪里,教育就跟进规划到哪里”,持续增加学位供给,将教育服务对象从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拓展。目前,修编形成了《成都市幼儿园、中小学布局规划(2021—2035)》,进一步优化教育设施布局。今年要新建和改扩建幼儿园、中小学80所,新增学位10万个。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立足小区、社区、园区,统筹利用教育、科技、高校、企业等多种社会资源开放办学,实现优质资源供给方式“多起来”。充分发挥名校优势和品牌效应,通过“名校+新校”“名校+弱校”“名校+农村学校”等形式,深入推进全市136个基础教育名校集团发展,使新校、弱校、农村学校“强起来”。通过结对帮扶,让城乡教育资源“动起来”。此外,通过成都数字学校、四川云教、七中网校等,将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成都市名校、名师资源结合,让优质资源的扩展打破时间、空间的壁垒。

接下来,市教育局将进一步优化教育服务,到2025年,高品质幼儿园数量在2020年的基础上翻番,让全市中小学优质学校覆盖率达70%以上,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更加均衡的教育。

展开医疗卫生服务美好愿景

“十四五”期间,成都将实施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医疗机构内涵提升、公共卫生体系提升、中医药服务体系提升、卫生健康改革创新五大行动,深入推进高品质公共服务倍增工程建设,切实提高市民获得感和幸福感。

谈及具体举措,市卫健委负责人介绍,优质医疗资源扩容行动,实施全域成都重大卫生健康建设项目78个。医疗机构内涵提升行动,新增三甲医疗机构10家以上,实现三级医疗机构区(市)县全覆盖。公共卫生体系提升行动,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中医药服务体系提升行动,创建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和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卫生健康改革创新行动,积极推进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医疗保障等重点领域改革等,最终达到建成国内一流、国际先进,与国家中心城市功能相匹配的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应急处置、疾病防控、医疗救治、科研攻关等能力显著提升。

如何实现成都医疗卫生服务的美好愿景?据悉,市卫健委进一步推进分级诊疗,统筹城市医联体、县域医共体等各项国家级试点示范工作。在高新区-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锦江区-市二医院网格化城市医联体试点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其他各区网格化城市医联体建设。

引领消费升级、促进经济发展

今年,成都将建成东安湖和凤凰山体育公园、22个智慧场馆、50处“社区运动角”,新增50处体育消费新场景,办好30余项大型赛事,全民健身和青少年体育竞赛活动突破4000场次,培训首批“社区健康师”200名……

据悉,成都市在探索“体医融合”路径中,今年将首批培训“社区健康师”200名,是以社区医生、社会体育指导员为培训对象,让参与该项目的社区全科医生了解运动健身在慢性病预防、康复和健康促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提高对体育健身活动中医务监督的能力,能够基本掌握向市民开具“运动处方”的能力。

市民都可以去哪儿进行健身运动?“社区运动角”成了不二之选,是社区级公共体育设施的一种形式,布置在街道社区内贴近市民生活、便捷到达的空间中,倡导优先选择场地宽敞的区域因地制宜建设。

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社区运动角”形式多种多样,可以结合街道社区综合运动场(馆)、社区综合体中的体育区域打造,也可以在社区剩余空间、“金角银边”中布置,案例及指标。在规模和内容要求上,场地面积不限,但需包含不少于3种运动项目的设施。

当前,成都体育产业正在成为引领消费升级、促进经济发展的新动力,2021年将新增打造50处体育消费新场景。据了解,市体育局从全市23个区(市)县评选推出110处体育消费新场景,划分为城市公园、工厂文创、户外营地、全民健身、美丽乡村、旅游景区、商业中心、训练基地八大类。

成都日报记者 王雪钰

编辑:范瑞鸣 [关闭窗口]
Super成都 更多>>